窗花指的是窗戶上的裝飾藝術,依照材質的不同,可以分成紙窗花、木窗花、石窗花、鐵窗花等多種形式。窗花的歷史悠久,古時候人們會利用剪紙製作寓意吉祥的圖案,貼在窗戶上祈求平安與好運。而隨著材質的演進,窗花也逐漸具備安全防護的實用功能。除此之外,窗花的圖案在陽光照射下投射出光影變化,也為建築增添美感與層次。另外,窗花也傳達屋主的意念和品味,展現出包含其中的人情味。

台灣鐵窗花的發展

1900年代,建築物以歐洲樣式為大宗,鐵窗花的圖案也以西洋藝術紋樣的藤蔓、花卉等為主。
1920到1930年代,線條裝飾的風潮崛起,台灣在1935年中部大地震後所建的房子,也在鐵窗花上出現幾何線條的裝飾。
同時期的金門人到南洋地區工作,有錢後回到金門蓋起了東南亞風格的洋樓,卻也因此引來海盜的覬覦,當地居民便加裝鐵門、鐵窗花等作為防盜用途。
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,由於戰時的金屬需求大增,鐵欄杆、鐵窗等多被拆除。戰爭結束後,雖然國家有產鋼鐵,但多作為國家建設使用。直到1970年代經濟起飛,鐵窗花才得以繼續發展。在這個時期,屋主和鐵工師傅為了避免鐵窗造成坐牢的壓迫感,紛紛發揮了爆棚的想像力,設計出各式獨特的圖案,可以說是鐵窗花的全盛時期。
可惜好景不常,1980年代後,由於鐵窗花容易生鏽,又需要油漆保養,方便的不鏽鋼門窗崛起。然而,不鏽鋼並不像黑鐵容易進行扭轉、凹折等加工,也就讓窗花的文化式微。


多元的鐵窗花造型

房子不只是睡覺的地方,更是一個人所居住、生活的家,而家庭所飽含的情感意味濃厚,屋主就透過窗花來表達對家的重視。也因此,窗花的造型不只是裝飾,也能夠展現出風土民情,甚至記錄房子的故事。
常見的窗花造型,包括山水意象、動植物、器物、幾何圖案、文字,另外也有透過窗花展現空間的功能,或是把窗花當作畫布,彎折出美麗的畫作。

如果想看看窗花,台南國華街、鹿港老街都是相當不錯的選擇,中正紀念堂的石窗花也非常值得細細欣賞。2020年在雲林的梧北村,則是透過散佈在村莊內的13個故事鐵窗花來記錄村里居民的共同回憶,走訪那些不曾踏足的小鎮街巷,或許能在轉角處發現新世界。
下一次走在路上時,不如抬頭看看建築,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遭遇喔!


部分圖片為網路資料,若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
 

片尾彩蛋

2025年7月1日,列吱蹲鼠登起了個大早想出門走走。
正當她看向窗外想知道天氣如何時,
竟然看到路上有一隻鱷魚動都不動盯著自己。
鱷呱多視角:那扇窗戶的窗花好特別喔。
64x6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