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的建築風格深受西方古典文化影響,其中以希臘式與羅馬式建築最為人熟知。這兩種風格在不同時期被廣泛應用,不僅體現古典美學的精神,也成為建築中的文化象徵。但希臘與羅馬建築風格,你知道要怎麼分辨嗎~

希臘式建築:柱式的詩意與比例的藝術

希臘式建築最著名的元素是其三種經典柱式設計:

  • 愛奧尼克式(Ionic):柱頭有雙螺旋裝飾,柱身較纖細,給人優雅感。
  • 多立克式(Doric):柱身簡潔無底座,柱頭為圓盤狀,展現樸實與穩重。
  • 科林斯式(Corinthian):柱頭裝飾華麗,常見葉片圖案,象徵富麗堂皇。
  • 在臺灣,希臘式建築元素常見於豪宅、公共建築與觀光景點:

  • 豪宅帝寶:採用科林斯式與愛奧尼克式柱子,彰顯高貴品味。
  • 國立台灣博物館:使用多立克柱式,呈現古典神殿的莊嚴氛圍。
  • 宜蘭「希臘小島」民宿:藍白配色與柱式設計相融合,彷彿置身愛琴海沿岸。

  • 羅馬式建築:拱門與圓頂的實用美學

羅馬建築在繼承希臘柱式的基礎上,強化實用性與技術創新,主要特色如下:

  • 拱門與圓頂:羅馬人首創拱門結構,應用於劇場、浴場、神殿等建築,提升耐久性與空間表現。
  • 混凝土技術:採用混凝土建材,讓大規模建築成為可能。
  • 柱式演變:除保留希臘柱式外,新增塔司乾柱式(Tuscan)與混合柱式(Composite)。
  • 在臺灣,羅馬式風格多見於日治時期的公共建築:
  • 臺北賓館:結合希臘與羅馬柱式,散發殖民時代的古典氣息。
  • 臺南地方法院:採用羅馬巴洛克風格,拱門與圓頂設計尤其引人注目。
     

希臘式 vs 羅馬式:古典雙雄的比較


 

結語:古典建築在臺灣的再現

希臘式建築以其對比例與美感的極致追求,引領我們感受古文明的優雅與崇高;而羅馬式建築則以實用精神與技術創新開拓建築疆界。這兩種風格在臺灣的建築實例中互為補充,不僅形塑出多元且具歷史層次的城市景觀,也讓我們從建築細節中感受到一種文化的延續與對話。


部分圖片為網路資料,若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


 

片尾彩蛋

2025 年 8 月 1 日,到處撒野的列吱蹲鼠登來到一座廣場,
中間豎立著一棟高聳的建築,湊上前看有好多根大柱子,
至少需要 50 隻鼠手拉手才能抱住吧!
64x64